万刹飞灰海变田,是中孤塔尚岿然。此山可谓有盛福,当世宜称第一禅。
直指人心怀达摩,洗空尘虑忆坡仙。少须了却澄清志,拂袖从师学引年。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落红庭院晚妆残。微雨酿轻寒。柳色黄拖金缕,苔痕绿上雕栏。
韶华荏苒,音书迢递,情绪阑珊。却怪东风无力,不将花信催还。
筮易常逢坎,推星但值箕。
老虽齐渭叟,穷不减湘累。
巷月鸣衣杵,庖烟爨豆萁。
秋深病良已,且复强伸眉。
南山一何高,孤云何珊珊。朝看云出林,暮云复归山。
云归已复出,游子何时还。迢迢云舍远,可望不可攀。
持杯不能酌,怅然起凭阑。
舞罢歌沉,问多少,黄金轻掷。止遗得、荒烟数缕,斜阳半壁。
万壑哀声惊雁断,千家别泪如云湿。记南朝,铁锁旧横江,沈云黑。
著不得,东山屐。击不尽,中流楫。且息交闭户,狂吟岸帻。
几树啼乌南内冷,满城捣练西风急。对楼前,犹是去年山,伤情碧。
碧涧流残红雨,板桥时觅芳踪。娇莺啼处渐朦胧。
寻他千百度,檐外一枝风。
雏燕欹巢弄紫,香荷映日摇红。闲斋坐定懒书空。
卷帘迟霁月,留枕听疏钟。
一丘一壑半生中,旁舍小儿见老翁。
归来赋就晚迳绿,醉时歌罢春灯红。
壮心欲尽孤云薄,昨梦不留寒月空。
茗碗粥盂能事毕,四三朝暮付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