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庵山亭,始于汉隐老康容所居。后葛仙翁炼丹于此,灶尚存,旁有石煤如豆

一庵高寄碧崔嵬,山崦芙蓉锦作堆。满眼烽烟天地老,隔江楼观画图开。

云房犹是康容宅,丹灶空馀晋代煤。岂为登临行乐计?要从高处望蓬莱。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闲随川上弄晴漪,归饮无何政谓宜。

云去但惊山朵朵,月明空想佩离离。

高楼长笛无人听,一日三秋有我诗。

此意悠悠浮剑外,绿阴深处只莺知。

行到寺中寺,坐观山外山。

关塞遥怜霜露清,燕云漠漠锁层城。邹阳不尽十年泪,鲍叔犹深万古情。

秋水鱼龙休怅望,春风燕雀赖生成。酬恩欲拟愁难赋,坐叹空垂白发茎。

红莎绿箬春风饼。趁梅驿、来云岭。紫桂岩空琼窦冷。

佳人却恨,等閒分破,缥缈双鸾影。

一瓯月露心魂醒。更送清歌助清兴。痛饮休辞今夕永。

与君洗尽,满襟烦暑,别作高寒境。

晚酌居然醉,昏昏不自持。奇哉苍玉枕,眠到月来时。

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

新晴天嫩绿,落照雪轻红。

儿劣敲冰柱,身清堕蕊宫。

何须师鲍谢,诗在玉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