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迁海康,实编于民。
少而躬耕,老复其真。
乘流得坎,不问所因。
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
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
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
更当富於学,兹言聊以补。
兰台高咏杳难攀,滕阁鸣銮迥不还。忽有露茎超象外,能令天籁满人间。
披襟快自君王腋,酌斗清回帝子颜。无那阿猷称尽兴,凭谁拄笏看西山。
叱驭遥看五岭来,双旌薇省暂徘徊。三朝骤起吹嘘色,十道谁先抚字才。
赤日扶桑过露冕,青山鄞海傍登台。讴歌岂独东南借,绕夜寒光接上台。
念道玉浆多。得真欢、大笑呵呵。自然酩酊逍遥快,依山临水,云霞洞外,忻后高歌。世景急如梭。恋恩山、洒洒波波。若肯回头归真一,烹铅炼汞,功成行满,升入烟萝。
万壑千岩冻不开,琼楼玉宇似天台。黄精香冷无寻处,误却刘郎采药来。
江上人家柳罨汀,寒山绕郭暮烟青。兰前一片潇湘色,落日秋心满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