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迤逦入南塘,北渚岧峣枕北墙。
过尽绿荷桥断处,忽逢朱槛水中央。
凫鹥聚散湖光净,鱼鳖噶瓦影凉。
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玉检金坭五色霞,词臣六月赋皇华。阁中乍别仙人杖,天上先占使者槎。
紫气定知逢令尹,玄经曾否授侯芭。嵩高瑶草行边拾,能念公门桃李花。
天官长榜该差久,公相繁机押敕迟。
佩玉徐行真上介,着鞭先发任群儿。
方惭当宁询黄发,绝喜吾宗见白眉。
闻说守侯留祢墨,水衡召拜必同时。
针锋不露重重补,线脚通时密参。
放下无针无劄处,冻云垂地一肩担。
许氏世工诗,浑棠格力微。
独能兼古律,无不是珠玑。
捧卷光蓬室,停车照竹扉。
阳春复高调,自昔和人稀。
湘水清如碧玉环,湘妃泪染竹痕斑。此时游宦非高志,何日抱琴归故山。
雁塔共题双阙际,马蹄同下五云间。今朝憔悴荆湖外,却望烟霄叹未还。
伯仁负高名,惟能日洪醉。深源负高名,老大不晓事。
不用人若失,用之反成累。俯仰宇宙间,名虚复何冀。
处仲与灵宝,犹能乱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