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潇湘之水清且深,上下一碧涵古今。白云在天亦在水,瀰漫滉瀁连江浔。
九疑之山相萦带,虞帝于此曾登临。松杉榕栝百围大,望之不见愁人心。
昔日筑台赋八景,此景未闻入歌吟。风排浪涌散还聚,月射波翻晴复阴。
涓涓细籁漱幽壑,浩浩洪涛扬远岑。水鸟风帆互出没,玉沙锦石空浮沈。
岂无澄明好天气,倏忽变换不可寻。张衡《四愁》愁未已,刘向《九叹》叹难禁。
我目未睹耳则闻,三尺六寸徽黄金。永嘉郭君制此曲,遥和骚人千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