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仁圣烈皇太后挽词 其二

老臣八十惭尸素,挂了貂冠归洛阳。芝诏荐临优眷注,蒲轮促起预平章。

重辞禁幄犹如昨,今迓灵舆益自伤。勉策衰羸来巩固,临风洒泪厚陵傍。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猜你喜欢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为君细说我未暇,试评其略差可听。

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

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懭。

体轻虽复强浮泛,性滞偏工呕酸冷。

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

葵花玉?夸不易致,道路幽险隔云岭。

谁知使者来自西,开缄磊落收百饼。

嗅香嚼味本非别,透纸自觉光炯炯。

粃糠团凤友小龙,奴隶日注臣双井。

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

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

素领潘郎滞进阶,东南沿牒得卿材。

隋河鼓柜波成箭,越驿蒸衣雨是梅。

客咏南风蒱齿胜,食无寒具画厨开。

政馀底处邀真赏,洲上风蘋若下醅。

灵山龙虎地,单父有荣除。青琐初登闼,朱鸾遂拥车。

荆南推远器,田界撰新书。会见芳声达,乘骢耀里闾。

巴山千仞向天横,巴水九折浪澎澎。山水交辉生灵气,涌出堂堂重庆城。

重庆自古称胜地,物阜风淳人重义。夜雨秋池催诗情,艳阳春风满商肆。

朝天门上俯两江,征帆片片下瞿塘。月照高楼云影远,风吹深院火锅香。

一夕烟尘漫天来,千山万水忽成灾。莽莽神州走倭寇,率土分崩究可哀。

满朝衣冠尽西迁,陪都仓皇聚群贤。民族存亡系于此,砥柱巍然欲擎天。

号令三军共生死,国旗高扬悲歌起。忍看危局沉沦中,要挽狂澜险恶里。

倭儿踏血陷夷陵,战刀西指杀气腾。必灭陪都而后快,遂教长空飞铁鹰。

铁鹰蔽空来复去,一时炸弹倾如雨。浓烟腾空走雷霆,烈火遍地殊可惧。

火中焉能辩街衢,满城血光照废墟。夜来处处闻号哭,国破家亡痛有馀。

触目尸骸相撑拄,残肢横斜道路堵。多少平民弹下亡,骨肉顷刻化为土。

试向朝天门下过,狼籍一片可奈何。两岸茫茫成火海,大江滔滔涌血波。

从此肆虐连日夜,火球毒弹淩空泻。无助最是城中人,每闻警报即惊诧。

防空洞中灯如豆,万民仓卒此中走。父老至今记犹新,呜呼痛哉校场口。

是日敌机忒狠毒,白昼狂炸暮相续。洞中窒息人逾千,可怜隧道成地狱。

惨状历历举世悲,想像临难肝胆摧。痛哭狂呼苦挣扎,老幼相拥尸成堆。

三百年来无此劫,此时江水尽呜咽。国仇世世不能忘,志士誓以血还血。

不怕恶魔逞凶狂,抗战精神炸逾强。远征军向丛林去,飞虎队从太空翔。

赴汤蹈火死不辞,河山重光会有时。八年血战惊天地,终见敌酋举降旗。

灰飞烟灭六十年,华夏崛起定乾坤。大厦摩天光闪烁,欢歌动地舞翩跹。

惟有国耻心骨铭,痛史传与后人评。夜深风吹校场口,犹似当年警笛鸣。

青山数里一溪横,片片花边舞燕轻。

耕遍水田新雨足,晴天晓色柳风清。

乃有诗如此,清新思涌泉。

夤缘尘外景,发露性中天。

旧事惊陈迹,新功喜盛年。

当流欹枕处,醒得困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