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念子远行迈,采采芳洲杜。长路多虎狼,白日忽已暮。
怅彼行者遥,不惜居者苦。与子连枝鸟,分飞在中路。
子去将谁因,新知不如故。在远贱易忘,良无金石固。
子其爱景光,高堂有慈母。中情苟不移,岁寒共贞素。
此日忽过隙,居人恒鲜欢。毫毛悉为我,体节欲求完。
大盗窃名爵,小廉舍豆箪。熊鱼徒两得,利义肯兼安。
马医自不辱,燕技毋容干。时势苟未至,事功良独难。
萧条白麻履,惨澹青藓冠。长啸答鸣鹤,北风江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