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山林大朝市,夫子命轩良有意。
仕途捷径固无取,泉石膏肓亦犹次。
不知朝隐谁得之,我恐曼倩为近似。
公卿百执各有职,岂容妄隐但弃位。
古人禄仕所不免,意在全身近於智。
庄周梅福此其流,吏隐之名可无愧。
沈君有弟今休文,咳唾成章数千字。
耻从举子事进取,逸韵高情寓吟醉。
乃兄宦达方强仕,翠竹停鸾想风致。
君侯才业伯仲间,退以求名名亦遂。
方今尧舜理四海,岩穴弹冠求自试。
朝廷既治群吏肃,保处堪为隐者地。
不如市隐最得策,大胜山林自憔悴。
花源缭绕转红绿,竹洞深沉入幽邃。
我闻此风颇健羡,图成未可日月冀。
他时傥作江西游,兄曰能来访予季。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开时闲淡歛时愁,兰菊应容预胜流。
剩欲持杯相领略,一庭风露不禁秋。
谢公千载后,陈迹在淮壖。遗爱传终古,嘉名配昔贤。
藕花方烂漫,使节莫留连。移取甘棠树,分栽郢水边。
竹洲草树暗渔庄,五月雨多沙水黄。薝卜林深书屋小,芭蕉叶大酒樽凉。
乍瞻霁色收屏翳,犹讶车声走阿香。冉冉途征尘没马,怀人幽兴讵能忘。
秋月朗耀秋风清,渔翁自歌还自听。却惭夜半留双睫,早为人间了六经。
贤圣当为天下极,何人不共此心灵。从前欲洗安排障,万古斯文看日星。
篑土峨然峭插天,烟笼虹气郁山巅。价轻肯作楚人泣,韵雅终调大舜弦。
风座已惊飞屑润,云枝还看采苞鲜。他年瑚琏郊堂后,万国南熏颂太平。
日脚融晴晚气暄,睡余初觉薄罗便。
如何柳絮沾泥处,暖似槐阴转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