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案文书无了毕,并堤船舫且萦回。
非关董役年年事,自为春郊得得来。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已改煎茶火,犹调入粥饧。使君高会有余清。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
两头蚯蚓呈三要,五眼胡孙念八还。
老蚌吞除龙树月,瞎驴撞出赵州关。
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阑。渊源自古尊洙泗,祖述何人似孟韩。
竹简不随秦火冷,楷林空倚鲁城寒。飘零踪迹千年后,无复东西老一箪。
台号熙熙倚半空,新秋景好与春同。朱衣吏列登临处,百二山河一望中。
曾作河源万里舟,尘根已断卧蛟虬。无心下土承烟雨,有路层霄犯斗牛。
破浪远冲银汉晓,凌风径渡碧天秋。归来带得支机石,谁识人间博望侯。
雪峰初入望,旗鼓旧相扶。观察当年相,考亭百代儒。
一官仍己学,吾道未邻孤。叹息高山在,谁能隔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