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豪气恨沈沦,缪意诗书可庇民。
长笑壮年无一事,微吟只有故人亲。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烟雨斑斓石藓春,坠云谁梦宝花颦。
行人总被虚名误,到得倾城又误人。
西北有织女,东南望河鼓。缺月湛明河,激然不得渡。
临风濯纤腰,机杼委霜露。玉仪随变化,离忧不知老。
岂无贪狼星,执心为君故。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禀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病懒空怜负壮图,盛年齿发已凋疏。栖迟辕下如老骥,展转书间似蠹鱼。
瞑目自持存息法,闭门重广绝交书。花开顿觉身强健,行药窗前喜自如。
一线春从地脉回,工夫先是到江梅。
雪边竟觉丰标别,曾向玉堂堂上开。
羸骖踏遍乱山青,薄宦羁人醉未醒。
破午停鞭得幽寺,眼明初见竹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