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夏南归寂照庵,潜移性海入华严。从来野寺门风拙,频与西堂受小参。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香黯黯,漏盈盈。水仙风里试春灯。翠帘卷后珊窗掩,不怕今宵月太明。
太华五千仞,长河九万里。山川每蕴玉,人物多君子。
丞相朝所宗,太尉国之纪。若人惟杰出,济世承馀祉。
趋庭遵教义,博物兼文史。奇声振宛洛,雅论穷名理。
伊余苦疲病,寂寞罕宾游。不言驱驷马,于焉访一丘。
缟纻始云赠,胶漆乃相投。优枕空长想,骖蹇遂无由。
忽此承来翰,华藻殊辉焕。虽则滥吹嘘,可以蠲忧叹。
怀袖终不灭,掌握方留玩。和风初应律,山莺已复新。
芳菲徒自好,节物不关人。劳歌虽有曲,无以报阳春。
觟䚦徒有角,用鸷不如鹗。麒麟岂无趾,走险不如猎。
看君好眉宇,兰台莹而博。子云识奇字,安能效巡捉。
盗律如牛毛,民风日偷薄。弯弓欲谁拟,聊复动鸣
李公素誉压朝端,曾泝龙门鬣未干。
虽愧彭宣惟赐食,未惭贡禹亦弹冠。
自昔孤芳难寄林,乳离漂泊却须禁。
春风不解回双鬓,夜雨何堪搅寸心。
薄日花光怀杜曲,清流竹色梦山阴。
从来玉石崑山火,臭味多君肯嗣音。
醉翁不在酒,似与老坡盟。同德裕仁智,如君难弟兄。
可无经笥猎,亦有管城耕。唤起旧山贼,清吟入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