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空山无人秋夜凉,银河荧荧流月光。苍龙百尺落松影,松梢露滴沾衣裳。
幽人中夜耿不寐,起抱丝桐幽思长。坐据苔石不知泠,横膝对月调宫商。
山高水深趣未已,谁其知者同徜徉。七弦不尽太古意,下听独有仙娥嫦。
调高馀响振山谷,啼鸟惊起争飞翔。夜深欲鼓广陵散,斜月半落山苍苍。
呼童抱琴且归去,净扫白云眠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