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何当效能,宋绪丕兴。
之子中荣,匪国之馨,
维天下之馨。
一雨萧然洗睡昏,清晨屣履自开门。
岂惟爽气生山袂,坐觉凉颸入发根。
浦口鱼多来野鹤,林梢果熟下山猿。
吾庐清绝君知否?钓雪寒江不足言。
志士犹来惜寸阴,青铜那觉二毛侵。留连春色一樽酒,未必东风识此心。
循吏千秋无续传,凤凰今复见鸣时。莫言王道人心远,且听民谣载路辞。
一曲新诗闻沕穆,三杯立地到希夷。典刑乡里孤踪在,清献当为百世师。
逾年间生死,千里旷南北。家居无见期,况乃异乡国。
破尽裁缝衣,忘收遗翰墨。独有缬纱帱,凭人远携得。
施张合欢榻,展卷双鸳翼。已矣长空虚,依然旧颜色。
裴回将就寝,徙倚情何极。昔透香田田,今无魂恻恻。
隙穿斜月照,灯背空床黑。达理强开怀,梦啼还过臆。
平生贫寡欢,夭枉劳苦忆。我亦距几时,胡为自摧逼。
烛蛾焰中舞,茧蚕丛上织。燋烂各自求,他人顾何力。
多离因苟合,恶影当务息。往事勿复言,将来幸前识。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