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渠荷凝碧。海榴舒赤。正节近、端阳午日。日月湖边,敞笙歌绮席。
光映寿星南极。
带束金犀,鹤锦新裁宫织。喜乌帽、笼头未白。好为苍生,大展经纶力。
永作明廷柱石。
经几番、雨丝风片,东皇无意留恋。惜春洒尽情鹃泪,谁道黄莺能劝。
劳缱绻。毕竟是、枝头浓艳难重现。春情太短。只赚得零星,湿红坠粉,镇日写幽怨。
春梦乱。梦绕画阑千遍。只愁春去无伴。迟回将酒花前饯,那不使人悽断。
东风懒。和不散,游丝反被游丝罥。仙轺且缓。待绝代才人,钩心斗角,撰出春归卷。
驱车出郭门,北风何惨悽。良朋相追饯,行李且光辉。
浮云为我停,晨风为我啼。四牡既骙骙,御者安肯迟。
弹琴写情素,柱促令弦移。泠泠流泉水,助我弦声悲。
何以将远别,杨柳吐青枝。行人插枝去,往往自成围。
少壮若流飙,逝者不复归。常闻忠与信,蛮貊可由之。
及时各努力,王路正清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