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责且重,惭耻心如何。贫贱事易了,饱煖幸已多。
大热火天下,虚堂枕山阿。拔俗嫌人影,考古分贤科。
漱冷齿双噤,饮香颜半酡。一跣或移日,遇狂还自歌。
去就各有志,彼此无相诃。原宪岂尝病,赐也徒来过。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本是双林大士家,来寻丁令问桑麻。琴声冷递沙边月,雪瓣閒飘县里花。
虎豹挈儿初度水,人民连雨尽随车。大荒到处应犁遍,一钵从今莫浪嗟。
凄凄切切断肠声,指滑音柔万种情。花影深沈遮不住,度帏穿幕又残更。
寒梅零落春雪洒,萧娘腰瘦无一把。淡黄杨柳未成阴,何人已系青骢马。
画楼深处迎春归,鞦韆影里红杏肥。濛濛花气湿人面,东风吹冷轻罗衣。
衣上粉珠流不歇,暗解翠裙花下摺。殷勤莫遣燕子知,会向人间报风月。
孤舟迎夕照,入望总苍茫。月上潮三尺,天空雁一行。
暮山随意远,客思与波长。指点茸城近,村烟满野塘。
鹿山今是贵门山,尽室携扶万壑间。流水相随真自悟,遥岑一望若为攀。
风翻竹坞清如洗,月过松扉静不关。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
不为除书始问津,天涯消息断行尘。家家爆竹新迎岁,处处邮签转泥人。
桑苧已收三径纪,綵花虚度五陵春。来鸿往燕应相笑,何事狂歌越水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