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
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然八九宽。
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泛澜。
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子细观。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正翁洵旧德,屝屦几倾家。掉首辞尘劫,低眉诵法华。
薇应清似粟,梅亦大于瓜。此日陪灵驭,宁惭传望槎。
故家人物几沈沦,公独风流似昔人。不但金声吐佳句,尚馀玉立耸长身。
芦黄水落秋将暮,鼓翼各寻云外路。为问归飞归底处,我今亦向江南去。
谁举驺虞解事幡,少留灵琐望千门。尧城近似苍梧远,一酬长星酒尚温。
事如车转轴,日夜不曾周。固各有分定,疑皆非本谋。
能鸣君似雁,不系我为舟。扰扰胶胶者,怜渠不自由。
向来曹孟德,曾拟表征西。
那得忠孝字,金书作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