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无竞(652——705),字仲烈,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其祖先为琅邪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因弹劾宰相宗楚客、杨再思殿前失仪,宗楚客等大怒,转为太子舍人,旋即贬苏州司马。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等败,又坐与其交往,再贬岭外,在广州,被仇家矫制搒杀之,年五十四。
忧国徒倾酒。痛冬青、荒陵万树,块土存否。暂学君平垂帘市,汉运已移威斗。
占灵荚、爻非用九。猿鹤沙虫难草檄,剩罗纹、当作河山守。
悲马角、叹鹑首。
未同玉带燕台走。且就里、暗占消息,鹿归谁手。山郭萧条水呜咽,瘴雨蛮烟甘受。
凭三寸、纵常山口。大节夷齐同致命,笑纷纷、首鼠形何丑。
悲风飒,桥亭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