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江海经邅回,山峤备盈缺。灵境信淹留,赏心非徒设。
平明登云峰,杳与庐霍绝。碧障长周流,金潭恒澄彻。
洞林带晨霞,石壁映初晰。乳窦既滴沥,丹井复寥泬。
岩崿转奇秀,崟岑还相蔽。赤玉隐瑶溪,云锦被沙汭。
夜闻猩猩啼,朝见鼯鼠逝。南中气候暖,朱华凌白雪。
幸游建德乡,观奇经禹穴。身名竟谁辨,图史终磨灭。
且泛桂水潮,映月游海澨。摄生贵处顺,将为智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