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洚水初平时,草木充九州。禽兽孳育繁,与人为敌雠。
于时圣人作,日夜为民忧。思有以胜之,食肉而服裘。
然后人奠居,禾黍岁有秋。岂知千载后,戕杀无时休。
一食刀几赤,百味供膳羞。豪侈方相誇,哀哉非始谋。
形势地。秦关百二雄峙。燕头晋腹尾皋兰,龙蛇陆起。
窥边猎火燎平原,黄沙红入无际。
饮马窟,罴冢是。安危钧发悬系。旌旆影靡鼓声沈,坏云崩垒。
障亭落叶扫秋风,夜潮呜咽渝水。
马茶见说久互市。甚渝盟、一蹴千里。锁钥丸泥何世。
怅关门、牝铁宵飞,空说鞭石移山,渔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