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风波一相失,倒指岁月耗。
交情见千里,文字每教告。
胸中饱耘锄,勉我获以道。
踟蹰竹帛间,相期古人到。
十年走尘土,心不勇于躁。
乃知镌磨益,不必砚席好。
君屈百里官,卓趋而鲁蹈。
不使鞭朴教,人情自倾倒。
讼稀禾黍登,醺若饮醇醪。
使者席未暖,姓名达珪瑁。
麒麟踊跃起,志远无近报。
粪土龊龊者,锱铢较称号。
青冥脚可插,泥途迹将扫。
宁知西山民,归车恐君膏。
我行省版舆,假途期问劳。
理声如壁邻,叹息不可造。
遥知诗书宰,优游漆园傲。
极目西飞云,徒使瞳子眊。
敢期枉佳作,绸缪肺襟奥。
大句驱老意,木古风雨暴。
惊味无厌已,败者豆笾犒。
我辄牵勉和,徒手大阿冒。
酌酒持君诗,吟哦舌根燥。
正歌场匝地,舞榭临风,碧天如昼。官自何来,拖麟衫艾绶。
从事喧豗,郎君贵倨,禁游童趋走。千载吴山,一场秋兴,月僝花僽。
黄鹤飞仙,玉清谪吏,偶趁风光,閒来林薮。见此尘容,展轩渠笑口。
七贵貂蝉,五湖烟水,问谁堪长久。且掣青萍,化为铁笛,作狂龙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