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寻。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瘴雨蛮烟万里馀,别来消息近何如。谁怜白发疏狂处,犹写平安两字书。
辋川之胜,新诗之咏,
所以适性也。繭纸这莹,
笔力之劲,所以写兴也。
维诗与笔,景物交映也。
并于唐图,于是为称也。
梦卜频年切,储才仗异时。趋朝初述史,下直富摛词。
更想韩云殿,齐欢谢草池。汪波俱相度,先后美规随。
结驷非吾愿,躬耕力尚堪。咄嗟聊绾绶,去矣便投簪。
望积庐山雪,行深渡口岚。芟松初作径,荫柳乍成庵。
瓮盎连朝浊,壶觞永日酣。秋篱寻菊蕊,春箔理桑
道眼相看颇异常,遥遥莲社有遗芳。两篇诗好无蔬气,四季花然带佛香。
杖锡何时离竹径,寻山莫惜访槐堂。小园花疏烦题注,诗往花来未可忘。
柴门春事尽,未见故人来。
树密鸟相语,山空花自开。
倾心多日别,屈指几时回。
为问频书札,何时共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