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夜来飞雹惊我眠,大者磊落几如拳。
起听但觉屋欲动,檐瓦破坠无复全。
是日晚晴星斗出,镜静万里无云烟。
乾坤变化竟谁使,造作诡怪须臾间。
邻家老翁发已白,云昔见此今十年。
木衰火滥气浮泄,激此阴沴成冰坚。
儒生臆度知是否,天事谁得穷其源。
屋头雏鸦失其母,足伤翅折亦可怜。
城西南寺名长椿,中有宝绘姿天人。贵极重闱祎翟贱,诚皈佛乘戒衣尊。
当日隆称观自在,至今遗像俨生存。从来母后当冲帝,每利藐孤擅神器。
女中尧舜有几人,朝端平勃愁无计。贱婢骄称中大人,权阉浸侈十常侍。
太庙祠披兖服临,外家腊改黑貂祭。鹤将木刻宠新欢,彘以人为仇旧嬖。
飘絮犹歌杨白花,摘瓜几尽黄台蒂。独有前朝家法严,尤推孝定性和恬。
恐辜未命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