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皆开尽,芳菲渐觉阑。鸟声愁暮雨,花色疑春寒。
倚石攀藤蔓,窥林数竹竿。葛巾常半著,何处似当閒。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落落云中雁,亭亭阶下草。
草心将变红,雁声来已早。
霜风日夜催,对此忘吾老。
玲珑叶数层,次第颜色好。
燕脂染尽时,倚栏如醉倒。
年年秋雁来,每被吟情恼。
城南饿死采桑女,又听君王要税桑。山上彩楼风雨夜,笙歌谁念饲蚕忙。
问南冠、几年成录,累臣心事凄楚。明昌大定三生梦,肠断故宫禾黍。
词太苦。且记取、芳华哀怨芜城赋。声声杜宇。想槁项行吟,山深月黑,低首拜臣甫。
燕京路。秘籍曾寻万户。兰陵偏被谗沮。千秋野史亭边意,遗恨汗青毫素。
新乐府。旧律吕、双蕖二雁销魂句。倡予和汝。借小圣清词,张田合曲,同按柘枝舞。
丹桂亭亭五十尺,共持玉斧取来看。
从前知有姜肱被,草怕早春天上寒。
汉兵南下未央灾,鱼服龙潜隧道开。世外老翁何所与,君王空筑望仙台。
山映湖光湖映山,一城春色镜中怜。莺声呼醉波横翠,曲岸萦香柳拂烟。
车马繁华人境里,身心澄澈水湄边。探幽未必寻深谷,坐听晚风轻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