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昆山夏老能笔耕,开云种玉看峥嵘。千条万叶入霄汉,世间草木空有名。
来持琅玕叫阊阖,坐使燕石无光晶。北人贵竹如贵玉,直以高价酬丹青。
衡开文幅直踰咫,不见枝梢见根柢。恍疑湘浦推篷行,䬃雨惊飙过双耳。
九疑山高望不极,影落洞庭清彻底。灵籁时来天乐风,钓竿不动珊瑚水。
珊瑚水冷鱼龙藏,此翁一去魂茫茫。江山有神故物在,环佩无声凉夜长。
东吴老子图书散,南国诸生思未忘。重向玉堂修竹谱,须将僵竹记筼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