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譬朝露。世变多百罗。茍必有终极。彭聃不足多。仁义浇淳朴。前识丧道华。留弱丧自然。天真难可和。郢人审匠石。钟子识伯牙。
真人不屡存。高唱谁当和。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软欲开梅。
添歌管,续尊罍。更阑烛短未能回。
水畔斜阳万马行,柳边残雨一蝉鸣。催人老去何忙甚,觉我新来太瘦生。
不死虽然如管仲,有生终是愧渊明。商飙愈紧归心切,莫把诗书博恶名。
弄阙弄圆洵有时,襟分簪盍孰能期。人生愿景都如画,梦国光阴不尽诗。
寒透冰心明作镜,秋衔霜魄瘦成丝。凭栏窃喜云天阔,尺素几删君未知。
临事羡君材,笑予拙宦。待诏云龙更英盼。梦迥孤枕,依旧新丰旅*。明时无寸补、空留恋。绿泛莲波,望高霄汉。洒洒元康济时彦。诸公延誉,莫为骥淹台院。百年安健里、千千算。
晋陌山头树色苍,旧时王谢竟茫茫。堤边歌入沧浪水,曲曲游人总断肠。
客尘来去路悠悠,眼外空花水上沤。一斗酒中藏混沌,荣枯谁更问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