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拟古九首 其三

客去室幽幽,鵩鸟来座隅。引吭伸两翅,太息意不舒。

吾生如寄耳,何者为吾庐。去此复何之,少安与汝居。

夜中闻长啸,月露荒榛芜。无问亦无答,吉凶两何如。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你喜欢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昔我来颍州,系马西湖滨。颍州绝褊小,所爱民心淳。

中间入南国,八载寄寿春。去颍无十舍,土风已顽群。

从兹重所处,不敢择要津。迁徙虽未固,常愿为颍民。

今者伯氏来,得官邑相邻。民愚少斗讼,所讯由饥贫。

吏戆不识字,况复能舞文。惟有租与贷,未免劳躬亲。

而我无官事,独得颐精神。日高偃空房,睡足方欠伸。

日暮近灯烛,诵书忘冠巾。懒来起复坐,自在如閒云。

忆昨游京师,交友千百群。贤否未可辨,正直惟仲纯。

仲纯年始壮,气概雄三军。文章不待学,下笔如千钧。

饮酒或一醉,万物如埃尘。近过颍州见,颜色弥清醇。

兄弟亦相遇,磊落皆奇人。邀我上书堂,为我拂素茵。

呼奴正大案,食饮罗甘辛。论议不惜口,彼此从天真。

夜川月色黑,笑语犹相闻。丈夫各有志,大者思经纶。

其志苟未得,不如安其身。何时买锄犁,耕凿颍水垠。

颍鲤如可钓,持竿就漪沦。相逢俟头白,不复思淮濒。

长忆苏家好弟兄,夜床听雨复寒城。一时会合真难事,千古风流尚此情。

碣岭北来云作阵,桓山东去石为茔。青樽落日无穷恨,又是阳关第几声。

扁舟昔向玄潭过,闻有古剑留岩阿。

欲观踌躇复不敢,只恐开匣踊跃翻沧波。

此时解后都城里,玉质珠辉那得比。

玄灵外护朱草茎,赤日天中涌湖水。

想当旌阳初铸成,橐籥元气驱六丁。

星象失光彩,白藏储精。

不然长才尺又半,如何照室影凌乱。

神光兔脱飞雪霜,宝气龙腾贯霄汉。

自从斩蛟江水中,浊世余子谁能庸?长伴空山栖遁者,但

见白昼风云从。

迩来阅岁未五十,两度江湖寄踪迹。

瑶台月夜听吹笙,金界晴空逐飞锡。

昔至燕京时太平,今留石城氛祲清。

乃知神物等镇圭,冥漠自有神提携。

由来治忽系出处,非是漂泊东复西。

圣明御九有,妖孽俱授首。

既非假道斩大蛇,何用军中撞玉斗。

明朝且赋归去来,彭蠡扁舟落吾手。

申之以歌曰:我知尔兮为赤虬,上帝有命兮下土留。

为民悍患兮万岁千秋,彭蠡之奥兮蜿蜒所鸠。

尔之归兮径中流,慎勿奋飞兮从尔俦。

使我思尔兮离忧,舞蛟鳄兮与鳝鳅。

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欲并老容羞白发,

每看儿戏忆青春。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

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

推天以知命,自古岂不然。

桓魋及臧仓,尝毁圣与贤。

後人何蹈之,其事实好还。

君居麻源谷,学礼如郑玄。

声名久已大,籍籍四海传。

昨因丞相举,便谓升云烟。

朅来太学馆,食贫向三年。

忽怀枌榆下,归思独绵绵。

得告许暂注,落莫求楚船。

捋髯沧江上,仰看饥飞鸢。

谁识鵷雏志,闲诵庄叟篇。

喜问里中儿,重到旧林泉。

洗荡俗尘垢,焚烈跨马鞯。

不向世路去,徒取愁肠煎。

鸡豚粗可养,禾黍亦足田。

不惭莎衣虫,以叶自包缠。

及其饱满时,曷异冠貂蝉。

君意我强写,虽慕何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