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尽柔丝飘尽絮,白门风色年年。江南何梦不成烟。
玉骢来死后,银燕别生前。
几处红楼飞雪里,痴心犹当搓绵。绿云忆否旧垂肩。
美人都削发,无语证枯禅。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晓从北郭过西城,十里沙堤似席平。
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风傍马助鞭声。
欢情寂寂随年减,俗事纷纷逐日生。
到处每求佳水竹,晚途牢落念归耕。
疵贱出山东,忠贞任土风。因敷河朔藻,得奉洛阳宫。一顾侍御史,再顾给事中。常愿粉肌骨,特答造化功。
曩昔淮滨母,王孙一饭将。鉴如君子哲,义有大贤方。
溪壑哀龙浅,风云感凤骧。千金终以赠,寸念本难忘。
草泽怜谁解,英雄困乃常。漂亭馀落日,楚剑失秋霜。
墓与黄尘古,祠同绿水长。悯穷人口播,报德简书光。
慷慨参遗像,清酤荐紫芳。
海之四壁天,珠厓浮其间。夫子客于斯,则愿祝安而往,速而还。
已而已而,使夫子客于斯,后来者可以知其时也。
云母凝清甃,仙姑渺碧空。佩声遗凤穴,绡影借鲛宫。
纷若神弦曲,泠然少女风。守雌长若此,无处问鸿濛。
夜雨凄凉客思迷,闻碪却是梦回时。
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