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衣竺乾服,手援牺氏琴。
繁声不愿奏,古意一何深。
晏景托孤艇,倦飞还旧林。
阖闾城下寺,几里认钟音。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屏列郡南隅,子真常此憩。雨欲泽人间,云霞先掩蔽。
两揆光天秩,三朝奉帝熙。何言集大鸟,忽此丧元龟。
坐叹公槐落,行闻宰树悲。壑舟今已去,宁有济川期。
远适庐陵郡,经旬泛楚天。江山晴绕枕,星斗夜随船。
袖里琅矸十二,笔头风月三千。素娥宫阙正高寒。
我欲乘鸾游览。
谈柄未输玉尘,醉筵初破冰盘。晚凉挥洒水亭闲。
人在瑶池阆苑。
去年江上送归舟,迢递心随江水流。千里异乡犹昨日,一年孤馆又中秋。
青山有恨能遮眼,白发无情自满头。谩说今宵好明月,清光两地照人愁。
怕读西堂句。怕听西窗雨。此恨何如,几时重见,归期又误。
忆谢庭今夜,北堂相聚,围炉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