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认明漪夹镜,密翠通帷,中卧修虹。竹外朱楼近,早歌残世换,镫月悤悤。
错教白头词侣,来蹑水云踪。算隐几摊经,钩帘赌曲,犹是家风。
低徊旧游处,又酒舫花沈,屧径苔封。一例风流歇,更茆堂迟就,输与卢鸿。
梦边故湾何许,春泪野棠红。待招鹤归时,蓬山路隔应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