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刘伶耽於酒,渊明玩於菊。
君乃癖於文,爱棋尤更笃。
文高新掌故,棋只前秘读。
我昨却莱兵,书法谨夹谷,
不知君讳之,护名如护玉。
耻鼓赵王瑟,欲举渐离筑。
明发疾呼予,开枰数反覆。
盛气欲吞敌,厉响亦惊俗。
失利頳凑颊,得隽喜填腹。
势固健於常,手终弱於仆。
君名高天下,此特一不足。
小负毋重争,帝观有静瞩。
大明昧於小,月固不胜烛。
切勿罪刘五,此笔兢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