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时双鸳鸯,失雌鸣不已。
今更作双来,还悲旧流水。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西望轮台万里馀,屯田消息近何如。烽烟未歇雄心歇,泪尽当年一诏书。
薄命同罹骨肉哀,天涯书信远难来。愁心不似归鸿影,能逐湘江夜月回。
柳拂清江画鹢飞,节旄更喜便南归。回风树里吹官骑,返照河边上客衣。
北固楼台秋寺遍,长洲花草故宫非。登临莫怪多词赋,吴下才人是陆机。
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
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
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
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
千门望雨雨微茫,百丈飞埃接帝乡。惆怅马兰当径萎,摧残杨柳对人苍。
太行日落孤云散,朔漠风光五月凉。幸有同官于定国,时艰欲济话联床。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